颱風活躍期即將到來?
雖說我們都知道台灣的颱風多發生在夏季,不過,秋天其實生成颱風的機率也是不低的,且這種「秋颱」的威力通常都不小,過往造成台灣嚴重災害的颱風也很常屬於「秋颱」,究竟為什麼秋颱這麼恐怖?而接下來即將發生的颱風活躍期又是什麼?這次,就讓我們來詳細科普,了解一下吧!
延伸閱讀:2023韓國瑜即將復出?韓粉在瘋什麼
颱風生成原理
颱風在各地區的稱呼都不太一樣,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因此,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颱風生成位置通常位於地球上的熱帶地區海面上,颱風生成原理目前來說,是因為熱帶海面溫度高,大量海水被蒸發到空氣中,形成了一個「低氣壓中心」,而低氣壓中心也會隨著地球自身的運動產生變化,加上不斷有新的空氣流入,便產生了一個旋轉的力,假設是發生在北半球的話,這個旋轉就會是逆時針的,逐漸演變成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一直都很高,有不斷的海水蒸發入空氣中造成空氣流動的話,這個熱帶氣旋就有可能變得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我們熟知的颱風。
因為颱風生成要件有一個很重要,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高溫」,因此,颱風生成時間以北半球來說,主要都會集中在夏季,當然,秋天若是氣溫夠高的話也是有機率有颱風生成的。
延伸閱讀:有村架純為什麼紅?日本國民女神辛酸史
延伸閱讀:第一次買運彩就上手!最詳細【運彩玩法教學】輕鬆學會線上買運彩!
什麼是颱風活躍期?
而最近,台灣雖然已經進入秋天,不過卻有專家預告,目前恐怕已經進入颱風活躍期,根據氣象專家的模擬圖報告,目前台灣東南方海域持續有低壓擾動的狀態,代表著這些低壓擾動恐怕都可能有機會形成颱風,進入一個颱風活躍期,到時候,甚至有可能會3颱相互形成,產生更後面可能伴隨著的共伴效應或者是藤原效應。
那麼,為什麼會有颱風活躍期呢?對台灣的影響又有多大?這裡,就讓小編詳細分析給大家。
目前來說,雖然可能會發展成颱風活躍期,帶其實這些低壓擾動的位置距離台灣都非常遙遠,且畢竟都還是很初期的低氣壓狀態,會不會順利生成颱風也不是那麼確定,因此,基本上目前主要還是要多觀察留意,看看這些低壓擾動有沒有可能進化成「3颱」。
不過,即使真的都有颱風生成,也是要觀察這些颱風的路徑,大多數可能都不會影響到台灣,各位朋友們其實不用太緊張。
我們要關注的,其實比較要看這幾個處在颱風活躍期的低氣壓,有沒有可能產生藤原效應或者是共伴效應。
延伸閱讀:【許燦酒駕】遭網軍撻伐最後提出退團消息!VICTON將解散?
什麼是藤原效應&共伴效應?
以颱風來說,恐怖的其實通常都不會是單一一個颱風,即使是強颱,對台灣的影響也主要與有沒有颱風登陸,以及他的路徑如何有關,但假設碰上2個以上的颱風或者是氣流距離非常近,就可能會產生一些颱風之間相互影響的現象。
颱風藤原效應
所謂的颱風藤原效應,一開始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所發表的研究,解釋了當兩個熱帶氣旋同時形成並且彼此靠近時可能產生的交互作用,因此,就被稱之為「藤原效應」。
因為藤原效應必須要有2個以上的颱風互相作用,所以通成都會發生在颱風活躍期。
當2個距離不遠的颱風發生藤原效應時,你就會發現他們兩個會繞著兩者連線的中心點進行旋轉,並且可能越旋轉越接近,最後甚至出現合併、分離或者是拉伸的現象,當藤原效應發生後,兩個颱風如果合併,通常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災害,且因為藤原效應的緣故,颱風行走的速度也會變慢(因為2個颱風互相牽制影響),當颱風行走速度越慢,就越可能發展成更強的颱風或者是對受影響的地區產生更大的災害。
因此,只要討論到藤原效應,就時常會讓不少民眾感到心慌。
不過,前面也有提到,儘管發生藤原效應,兩個颱風也不一定保證會合併,也是有可能兩個繞一繞最後還是分開,因此,基本上碰上藤原效應,我們主要還是就關注氣象,在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或者是海上颱風警報後少去危險的場所,基本上就不太會有問題了。
颱風共伴效應
那麼,颱風的共伴效應要是什麼呢?前面提到藤原效應是2個距離相近的颱風互相影響,而共伴效應則不太一樣,同樣是有兩股氣流互相影響,只不過一個是颱風,一個是颱風附近的其他氣流,有可能是東北季風,也可能是其他颱風的外圍環流,如果發生共伴效應,通常都會帶來大量降雨。
且秋颱發生共伴效應的機率最高,畢竟這個時節本來就已經開始會有東北季風出現,假設這時候又出現颱風,兩股氣流就高機率會產生共伴效應,導致受影響的地區雨勢更大,也可能造成更多損害。
因此,無論是前面提到的藤原效應,又或者是這裡的共伴效應,都是可能使災害更擴大的一種颱風天氣現象,不可以小看他們哦。
延伸閱讀:看比賽還需要花錢?【免費體育直播】不用錢還會讓你發大財!
延伸閱讀:【寶可夢朱紫】上市倒數!這些基本資訊您都掌握了嗎?
什麼時候會發陸上颱風警報?
每當有颱風可能來襲,我們通常都會聽到氣象播報說什麼時候發海上颱風警報,什麼時候可能發布陸上颱風警報,至於這個發布警報的時機點,其實有很多民眾都會搞錯。
很多人都會以為說,颱風登陸才會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但其實不是,就如同海上颱風警報也不一定要颱風真正經過那些地區才會發布一樣。
以陸上颱風警報來說,只要氣象局預估颱風七級風暴範圍可能侵襲台灣本島、澎湖、金門或馬祖陸上之前的18小時,那麼就必須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以警惕國人,並且還要明白列出可能受侵襲的直轄市、縣市行政區,將之列入警戒區域,每隔3小時都要更新發布一次。
而海上颱風警報則是氣象局預估颱風七級風暴範圍可能侵襲台灣本島、澎湖、金門或馬祖陸上之前的24小時必須發布,兩者的條件其實差不多,差別僅在於,發布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常常會發現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後沒有多久就跟著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就是這個原因。
而陸上颱風警報發布後,列出的受影響區域,可能地方政府首長就會考量各項數據,公告「颱風假」,這大概也是很多人碰上颱風時最關心的重點,每次只要可能有颱風登陸,那麼絕對就是要關注自己所居住的區域有沒有可能放颱風假的。
不過,小編這裡還是要提醒一句,無論有沒有放颱風假,颱風都是非常強大的大自然力量,小編常常看到新聞上很多明明已經颱風天卻還是喜歡跑去山上、海邊玩耍的人,最後導致悲劇的事件,不管怎麼說,無論是不是颱風活躍期,只要有颱風,且氣象局已經確定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陸上颱風警報,甚至有些說了放颱風假,也最好少出門,別以身涉險,否則真的有可能會後悔一生。